【新2会员管理端10888|研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专题研究(二)-新2会员管理端10888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新2会员管理端10888






      【新2会员管理端10888|研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专题研究(二)
      时间:2020-06-01 作者 :新2会员管理端10888控股集团 分类 :公司动态 浏览  :1136次

      五、老旧小区这么改

      改造内容 :基础类

      包括水暖气路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 ,还有小区环卫及消防等,这些是比较基本的 ,我们希望能够应做尽做 。

      具体包括

      道路交通、供水设施 、排水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 、燃气设施、供热设施、环卫设施、消防设施。


      安全、便捷、通畅的社区交通环境

      完善小区道路系统 ,小区道路与城市支路应打通 ,小区道路应实施硬化、修复或重建,优化道路交通标识牌和标线系统等 ,畅通小区交通“微循环” 。

      小区车行道路宜整体采用排水型沥青路面;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宜采用铺装路面 ,并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优先考虑透水铺装材料 。

      步行系统用于小区居民的慢行交通 ,满足基本通行休闲需要,并结合无障碍设计。

      改造选择的铺地风格 、色彩应与小区整体风貌协调,丰富小区景观 。

      对路面铺装 、井盖等进行维修  、更新,提升小区道路品质 。

      小区出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宜设置减速带 。

      道路改造需满足道路的消防施救条件 。

      有安全保障、智能监管的供水系统

      对于现状良好给水管道及附属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

      对于设施破损老旧严重的 ,进行改造更换,管材应保证安全、耐久, 管道布置应整洁有序 ,室外表箱统一规整 。

      供水管线设备等应远离垃圾收集站(收集点)等污染源 ,确保饮用水供水卫生安全 。

      水表进行一户一表改造,可采用智能远程抄表。

      应按用水性质及管理要求设置计量装置 ,景观 、绿化、设备用房等处应单独计量。

      当老旧小区长期供水压力不足时,应根据市政给水管网分析压力不足原因 ,合理确定供水方案 。

      基于海绵社区、节水社区建设的雨污分流系统

      构建分类分级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打造海绵社区和节水社区,推进雨水和中水资源化利用。

      对于现状良好的进行维护保养 。

      对于管道老旧严重的 ,进行改造更换,管道布置应整洁隐蔽 ,可结合外墙改造进行喷涂弱化。

      根据改造后实际情况 ,重新绘制小区管网图,统一整理留档。

      根据相关要求,在管渠控制范围内修建建(构)筑物,挖洞、取土、开沟种植及堆放物件等现象 ,应制止并清理 。

      对雨污管网现状进行评估,从源头分流,逐户落实分流改造 ,根据现状确定改造范围及技术手段。

      屋面雨水与阳台污水进行雨污分流改造 。

      建筑周边明沟统一改造为暗沟,增设盖板 。


      安全规范、智能互联的电力供应系统


      保证用电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加装对配用电设备 、用电线路等进行监测和动态管理的智能设备。

      对于现状良好的进行维护保养;

      对于设施破损老旧严重的,进行改造更换,杜绝安全隐患。

      对于供电容量不足的进行增容改造,保障电力供应 。

      电表进行一户一表改造,统一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表箱 ,可采用智能远程抄表。

      管线规整尽量横平竖直、有序规整 ,线槽、套管或格栅遮挡产品应安全可靠,并设置相应标识,室外表箱统一规整。


      安全规范 、5G覆盖的网络环境


      根据现状 ,遵循相关弱电整治技术规范要求,有条件的可结合道路同步改造,实现电力通信线路埋地敷设。

      条件所限或无法“下地”的管线 ,将线路集中规整走线尽量隐蔽,跨越道路的管线、桥架高度,必须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 。

      进行无线设施建设,WIFI覆盖公共区域。

      对新增广电、电信 、移动、联通等线路实行统一设计、统一走管 ,同步建设5G基础设施 ,杜绝反复开挖 、拉线 。

      管线规整尽量横平竖直、有序规整 ,线槽、套管或格栅遮挡产品应安全可靠 ,并设置相应标识 。


      安全规范、智能互联的燃气供应系统


      原有管道排查,存在隐患的进行整改 。

      新设的管道燃气应按规范建设,根据不同现状,进行不同的管道燃气加装方式,确保施工质量 ,安全通气。

      对已通气的楼栋调压箱、立管,因周边环境发生变化的,设置防车辆冲撞栏加以保护 。

      对于未通管道燃气的,评估小区条件,进行管道燃气改造 ,根据现场实际条件,采用架设、埋地、套管等不同方式 ,做到管道燃气安全入户。

      燃气立管宜沿着建筑物外墙敷设,明设的燃气管道应美观、整齐,不影响通行。


      安全稳定的供热保障系统


      对既有供暖系统进行检查,对设施老化的设备、阀门及管道进行拆除 。更换的设备、阀门及管道按照现行的相关规范执行 。

      在不影响结构荷载的前提下,供暖水管宜优先采用埋地敷设方式;否则 ,供暖水管应采用贴顶明装敷设方式 。

      供暖设施改造宜以一个集中供热区为单位 ,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全面节能改造,应针对降低漏损、加强保温方面对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室外埋地供热管网宜采用预制聚氨酯发泡保温管。


      智能分类 、智能管理的环卫系统


      拆除小区内原有不达标、卫生条件差的垃圾房 、垃圾池,封堵楼道原有垃圾道。

      垃圾桶 、回收设备等应选取合适位置设置。

      做好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工作  。

      垃圾收运点场地应硬底化,不应直接设于绿化之上可采取透水混凝土路面 ,方便清洗排水。

      垃圾桶 、回收设备等应按规范设置,不应乱张贴, 保持容器整洁完好 。

      有条件的建议引入智能回收设施,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利用,有利于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在小区的显著位置设置《生活垃圾分类公示牌》, 设置宣传专栏,宣传垃圾分类工作。

      设施应定期清洗、保养。


      安全可靠的智慧消防应急系统


      应检查修缮小区公共部分原有的消防设施,并保证其完好、有效,更新改造老旧破损的消防设施,且不应低于原有建筑消防标准 。

      小区公共部分未设置消防设施的 ,应按照有关消防技术规定增设相应的消防设施。

      原有消防水源不符合消防要求的 ,应通过改造使其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小区改造涉及的道路 、绿化、管线、水沟等均不应影响消防救援条件。

      有条件的小区,优先结合小区公园 、绿地、周边学校操场等公共区域建设地下人防设施 。

      应安装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并关注特殊人群住所,构建智能消防体系,全面接入“智慧消防”创新云平台。


      改造内容:完善类
      包括小区的建筑改造、绿化环境及停车 、安防等配套设施改造提升,有条件的加装电梯等。

      具体包括

      建筑改造、绿化环境 、邻里空间、停车设施、照明设施、电梯维护及加装、整治私搭乱建、安防设施 。



      安全整洁、环保节能的住宅建筑


      应遵循安全、美观 、环保的原则,符合区域风貌控制规划 ,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

      对沿街建筑物较完整的外墙饰面宜进行清洗或重新饰面粉刷,并与周边环境风貌相协调。

      破损、陈旧 、风化严重的房屋外墙应进行防渗 、粉刷处理。

      漏水严重的建筑物屋面 ,应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修缮 ,以达到防水、保温、防雷和使用要求。

      应对影响正常使用的护栏、扶手进行整修。

      破旧 、黑暗、杂乱的楼道应进行修缮整治 ,达到安全、明亮、整洁的标准,楼道内公共设施使用正常。

      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措施应充分考虑地区的气候特点,改造内容包括外窗及遮阳、屋面 、外墙等 ,可以综合改造也可以单项改造。


      景观优美、色叶丰富的生态环境


      综合考虑小区功能用地与绿化用地的需求和平衡关系 ,合理进行整体景观规划设计。

      原有的树木和绿地应保留,并根据现状进行修复。

      改造不应减少小区原有绿地面积。

      充分利用各类空间、屋顶、墙面 ,增加小区绿地率多种植攀缘植物,以绿化建筑墙面 、各种围栏、矮墙,提高立体绿化效果。

      植被选择应充分考虑经济性和适用性,适地适树, 便于养护。

      新增绿化不应降低既有建筑的消防 、日照、天然采光 、通风等条件。

      采用多种种植形式 ,丰富空间的变化 ,并结合道路的走向、建筑 、门洞等形成对景 、框景、借景等 , 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


      设施健全、文化特色突出的邻里休闲空间


      体现小区文化特色,打造文化性丰富的室外活动空间 。

      考虑居民不同使用需求,注重活动空间功能的多样性。

      对活动空间进行限定,提高场所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根据小区现状 ,充分利用广场 、开阔场地等空间, 打造活动场所 。

      应控制空间尺度 ,化整为零,营造精致小巧的空间氛围 。

      根据小区现状 ,充分利用空闲用地、边角地带等空间,打造“口袋公园”。

      在活动场地等处宜设置便民信息发布栏 、智能电子显示屏等设施。


      安全便捷、智慧管理的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停车系统


      宜采用新建地面及地下车库、林下停车场、机械车库,优化地面车位布局等多种方式,增加停车位,缓解居民停车需求 。

      引入智能化停车系统及立体停车设施,合理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和停放区域 ,规范停车标识,确保车辆停放有序。

      对原有停车设施被改变用途的,进行整治恢复 ,原有停车棚风格样式应与小区环境协调 。

      根据小区实际情况 ,补建新能源机动车停车位 ,配套对应充电桩与充电位置,应用智能有序充电技术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区域 ,充电插头应满足充满电可自动断电设施及智能化管理。

      充电设施安装应符合消防及其他相关规范要求,保障充电安全 。


      安全、智能、特色的道路和景观照明


      根据现状条件 ,合理布置路灯管线 ,改造和增设公共照明设施 ,达到小区夜间照明和安全用电标准 。

      路灯照明设施设置应覆盖单元出入口、通道、小区出入口 、活动场所等。

      照明设施样式选择应与小区整体风貌协调 。

      以经济 、简洁、高效为原则 ,鼓励进行节能改造。

      有条件的对小区照明设施进行统一规划,通过不同选型搭配结合景观突出小区特色。


      安全便捷 、智能互联的电梯装置


      对设有电梯的住宅应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根据实际情况 ,对老旧电梯作相应维护保养,如有长久失修电梯,可根据需要考虑更换 。

      未设电梯的多层住宅,在不影响日照 、采光、通风结构安全的情况下 ,根据相关规定鼓励增建电梯,有条件的情况可考虑容纳担架空间。

      加装电梯需根据现状具体情况进行调研,结合使用要求和原有建筑的既有条件,合理确定电梯加装位置和结构形式,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安全、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改造方案。


      整洁优美 、管理有序的居住环境


      应做到小区内无新增违章建筑 ,既有违章建筑得到依法依规处理,对改变房屋使用功能、危及房屋安全的应作安全处理或恢复原状。

      清理楼宇间乱堆杂物。

      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整治供水、供电、供暖、供气管道及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等电气线路 。

      严禁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等线缆裸露敷设。

      楼层 、单元、楼栋之间不应存在飞线。


      视频监控 、电子巡更等智慧安防系统


      完善小区安防监控设施,在小区出入口及重要节点设置安防监控探头,并配置监控室等,纳入城市智慧安防工程 。

      对已有智能监控的小区应进行检修,更换老旧破损设备线路。

      监控探头所在位置应视野开阔、无明显障碍物或眩光光源,保证成像清晰。

      小区公共场所监控系统应保证全天候监控,并尽量不留盲区,监控室宜独立设置或结合门卫 、物业管理设置 。

      视频监控系统接入消防控制室(或物业值班室)、街道综治维稳中心或派出所三级平台,监控录像保持期限不少于30天。


      改造内容 :提升类
      包括社区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比如养老 、托育、卫生防疫、康体、文化、家政、快递、商超、法律援助等设施,这些改造内容是顺应老百姓的需求,像菜单式点餐一样 ,老百姓需要什么就改造什么。

      具体包括

      养老设施、托育设施、卫生防疫设施、康体设施、文化设施、家政设施、快递设施、商超设施、法律援助 。


      专业护理、医养健全的养老服务设施


      老旧小区改造时,结合小区规模及小区实际情况,可通过改建、购置、置换 、租赁 、借用等方式,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可统筹规划 ,整合相邻小区需求集中设置,节约资源与成本。

      有条件的小区,可根据实际需求,在老年人服务中心配置护理型床位 ,推广适老化智能终端应用等技术。

      养老设施改造应保证日照、通风、采光、交通等条件 ,应遵循易识别、易到达、无障碍 、保安全的原则选址

      小区宜增加居民家庭适老助老呼救系统 。

      小区应选择地形平坦、自然环境良好 、排水通畅的室外场地,配设无障碍设施 , 有条件小区宜配置康复训练设施。


      安全放心、品质优良的托育服务设施


      老旧小区改造时 ,结合小区规模及小区实际情况 ,可通过改建 、购置 、置换、租赁 、借用等方式 ,配套建设社区托育服务设施。

      可统筹规划 ,整合相邻小区需求集中设置,节约资源与成本。

      托育服务设施改造应保证日照、通风、采光、交通等条件 ,应遵循易识别、易到达 、无障碍、保安全的原则选址。

      托育服务用房内部空间及功能应以尊重和关爱幼儿为理念,遵循安全 、卫生、适用的原则,保障幼儿的基本生活质量。

      增设的托育所和幼儿园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及有关政策的要求。


      科学健康、智能预警的卫生防疫机制体系


      老旧小区改造时,结合小区规模及小区实际情况,可通过改建、购置、置换、租赁、借用等方式,配套建设社区卫生防疫服务设施 。

      可统筹规划,整合相邻小区需求集中设置,节约资源与成本。

      卫生防疫服务设施改造应保证日照、通风、采光、交通等条件,应遵循易识别、易到达、无障碍 、保安全的原则选址。

      定期开展卫生健康宣讲活动,普及个人卫生防护与疫情应对等相关知识 。

      利用智能手段,建立卫生防疫监测预警机制 ,以充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

      综合健全 、功能复合的康体设施


      老旧小区改造时 ,可通过改建 、购置 、置换、租赁 、借用等方式,配套建设社区康体设施。

      应根据小区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需求 ,合理配置健身设施 。

      健身设施应保证安全,每项健身器械或场所内应设置相应的保护措施,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

      儿童游戏及成人健身设备及场馆 ,必须符合安全 、卫生的要求,并应避免干扰周边环境。

      儿童游乐设施器械及场地应尺度适宜,设置必要的保护栏、警示牌等。


      内涵丰富 、多元共生的文化设施


      用房应有自然通风采光。

      结合室外空间 ,利用宣传栏等设施打造文化角 。

      新增的公共服务设施用房尽量利用原有房屋或架空空间改造,不宜新增建筑。

      优先利用小区公共用房 、公房租赁使用等设置。

      用房应满足消防安全规范。

      征得小区居民、物业同意的 ,并经相关部门协调许可 ,可结合架空层、裙房屋面空间设置活动场所。


      便捷、优质的家政服务设施


      老旧小区改造时,结合小区规模及小区实际情况 ,可通过改建 、购置、置换、租赁、借用等方式 ,配套建设社区家政服务设施。

      可统筹规划 ,整合相邻小区需求集中设置,节约资源与成本。

      新增的公共服务设施用房尽量利用原有房屋或架空空间改造 ,不宜新增建筑 。

      设置的公共服务设施用房应满足防火和消防规范及相关规范要求。


      快捷、自动、智能的快递设施


      根据小区需求考虑快递设施的引进和布置 。

      信报箱及快递设施的设计  、制作、安装和验收,应当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杜绝乱涂写、乱张贴现象。

      应考虑合理的位置和大小。

      独立设置于小区公共空间的 ,宜与景观结合 。

      可结合建筑外墙设置。

      有条件的可设置于架空层。

      设备外观、色彩宜与小区环境相协调。

      应定期检查、维护。


      品类完善 、卫生整洁的商超设施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根据交通 、环境、居住人口服务半径 、消费需求等实际情况 ,进行选址规划。

      疏堵结合 ,以不影响市容、不影响交通、不污染环境、方便市民生活为前提,解决占道摆摊现象 ,规范经营,缓解部分片区市场规划建设的不足  。

      经批准设置的临时便民市场应明确标识 ,统一挂牌划线,在指定区域范围内按要求经营 。

      有条件的小区 ,选择合适的场所设置室内便民市场

      应做好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深入基层的法律援助体系


      结合小区规模及小区实际情况 ,宜通过改建、购置 、置换、租赁 、借用等方式,配套建设社区法律援助服务设施。

      定期进行法律进社区活动,普及法律知识。

      建立法律互动平台,免费或低费用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及民事调解服务 。


      END






        XML地图